第23章 石亭之战(一)

  扬州鄱阳郡的皖城,是位于大别山脉东南侧和长江水域西北侧之间的一块平坦地带。
  大约在三年前,那时文皇帝曹丕驾崩,曹叡即位,魏国正值权利交替之际。
  吴国曾发动过一次大规模入侵战争,但吴国很快被魏国击败。
  曹休那一战在皖城、寻阳一带歼灭和招降了大批吴军。
  吴国的军队擅长水战,而魏国军则是擅长陆战。吴国凭借长江天堑,自保有余,但若想要动魏国根本需要天时与地利。
  今岁,天时已来。
  蜀汉丞相诸葛亮倾举国之力北伐,而孙权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。
  虽然他没曾想过蜀国竟败退的如此之快,但大军已经集结,箭在弦上不得不发。
  但真正让孙权敢于在蜀汉败退后仍有意伐魏的底气呢,
  便是地利。
  皖城一带像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走廊。
  而背靠长江水域,北面又接近巢湖水域,这让魏国军队进入此地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口袋。
  只要把“口袋”一收,吴军便可瓮中捉鳖。
  然而此时的曹休,显然还没意识到,自己将带着十万魏军走向深渊.......
  皖城附近。
  魏国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皖城进发。
  “大司马!”一传令小卒飞奔而来。
  马背上的曹休看了那小卒一眼,小卒禀报道:“皖城方向来了三人三骑,请求见大司马。”
  曹休想了想,应该是周鲂的人。
  “让他们过来。”曹休道。
  “喏!”
  很快,几个吴军打扮的人骑着马来到了曹休的军前。
  领头的那人当即下马,一路小跑着来到曹休身前。
  “大司马!您总算来了。”
  此人正是周鲂。
  而曹休一眼也就认出了他的身份。
  毕竟这个时代若是男子就这么披头散发的模样,一定会被人认为是个疯子吧。
  那孙权逼得周鲂割发自证的传闻看来不是虚言。
  曹休下马,扶起地上的周鲂,并让周鲂的两个侍从一并免礼。
  曹休道:“周太守受苦了。”
  周鲂激动地说道:“皖城的五千士兵已集结完毕,只要大司马一到我便立即开城相迎。”
  “好!”曹休为之一振,“那就有劳周太守驱前引路了。”
  “谨遵大司马令!”
  路上,曹休又向周鲂问起了之前降书上的吴国情报。
  周鲂对答如流。
  “那孙权派五路大军。”
  “第一路是吕范和孙韶从京口渡江北上,向淮河下游进攻。”
  “第二路,则是全琮和朱桓从濡须口北上进发合肥。”
  \"第三路,诸葛瑾、步骘等从夏口出发进攻襄阳。\"
  “第四路,陆逊从江陵出发北上进军宜城。”
  “而最后一路,则是孙权亲自率军从武昌出发,进攻江夏的石阳。”
  听到如此详尽的战略信息,这让曹休对周鲂的投诚深信不疑。
  “甚好!”曹休昂首大笑,“此役过后,本督定会在陛下那为君请功,放心吧!大魏是不会亏待君的。”
  骑在马上的周鲂,微笑着点点头。
  “在下在此先谢过大司马了。”
  曹休的大军进入夹石后,沿着江边而行,很快来到石亭附近。
  看着滔滔长江之水和两岸秀丽的山峦,曹休不禁感叹:“此处真是一片大好河山啊!”
  周鲂很会察言观色,赶忙道:“大司马,这里以后就是我们魏国的江山了。”
  “嗯...让天下一统的,必是我大魏!”曹休自豪地说道。
  就在两人闲聊之时,军队中有校官发现远处的江面上竟有船只若隐若现。
  他马上把这事禀报给了曹休。
  曹休当即一挥手,“大军止步!”
  随后他疑惑地看向周鲂。
  周鲂则是脸不红心不跳,一脸坦然地看着曹休,“大司马勿惊,这些船只乃是在下特地备下的,都是些粮草辎重,权当是给大司马的见面礼。”
  曹休将信将疑。
  周鲂说道:“大司马稍候,容在下前去安排一下。”
  “好,那就有劳周太守。”
  周鲂当即驱马向江边赶去,手中的马鞭挥舞得相当用力,只见马的奔驰速度在肉眼可见的加快。
  曹休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,他抬头环顾着四周的地形,又暗自琢磨了一番周鲂的行为。
  该死!
  中计了。
  曹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,又常年身居高位,即便是如今这般局势,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。
  但他为了大军的安危,还是悄悄对着身旁的校官说道:“速去传我军令,前军变后军,有序撤军。”
  可还没等校官前去传令,军中传来了魏国士兵恐惧的呐喊声。
  “快看!那是战船!!!”
  江面上。
  此刻吴军的战船已经纷纷抛下船锚,严阵以待准备登陆。
  “放箭!先杀了周鲂。”曹休当即下令,咬牙切齿地盯着快要逃到江边的男人。
  魏军弓弩兵得令后,当即朝着岸边万箭齐发。
  策马扬鞭的周鲂虽已全力躲闪,却还是背中数箭,身下的黑马也被射成了筛子。
  所幸他此刻已经到了江边,就在魏军的下一波箭矢飞来之前,他纵身一跃跳入了江中。
  吴军主船上,一名身披甲胄的儒将,缓步走到船头。
  他当即吩咐水手立刻下水,去救援落入水中身负重伤的周鲂。
  曹休昂起头,目光看向岸边吴军主船上的主将。
  “陆伯言!”
  此人正是东吴大都督,陆逊。
  陆逊泰然自若,“大司马别来无恙?”
  当然,两人相距太远,只是隔空对话。
  与此同时,岸边战船上,吴军的号角声轰然响起。
  陆逊的一声令下,弓弦声响,他身后的弓手开始放箭。
  江面战船上的吴军纷纷跳下船,呼啸着朝着魏军冲去。
  “不要乱!步军持盾站于前列!”曹休临危不乱,还在尽可能的指挥军队。
  忽然间,曹休大军两侧的山头上又响起号角。
  敏锐的魏军斥候大喊道:“有伏兵!两侧有伏兵!”
  山头上的吴军早有准备,他们手脚麻利地砍断绳索,无数的巨木和巨石向着魏军砸了下来!
  居高临下的打击让一些魏军将士来不及反应就被当场砸成肉泥。
  哪怕是大盾也很难抵挡从天而降的巨石滚木,阵型很快被破开了口子。
  腹背受敌的曹休此时反而没有下令撤军,因为他知道,此刻再下令退军只会让士气大溃,于是他怒吼着:“有退缩者,格杀勿论!”
  两侧山上伏击的吴军将领是朱桓。
  他即刻下令放箭,顷刻间,天女散花般的箭雨在魏军的头顶绽放。
  魏军的士气并未消散,或有士兵冲锋向前,或有士兵张弓搭箭。
  可纷乱的箭矢却让他们应接不暇,更难过的是他们还无法反击山间的伏兵,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被乱箭穿心。
  曹休手旁的鼓兵有节奏地敲着鼓点,提醒着士兵们牢牢把守住在自己的位置。
  而战阵两侧的督战队则是半举大刀,严厉地监视着任何可能出现的逃兵。
  这时,曹休手下的令官冲着鼓手大手一挥。
  鼓点声忽然变了,曹休发出了变阵的指令:“聚!”
  听到命令,士兵们齐刷刷地向身边的战友靠拢,他们尽可能的贴得更紧一些,丝毫不留空隙。
  这是一种常见的防御阵型,一来可以让阵形变得更加紧密;二来让士兵彼此夹紧,尽可能杜绝逃兵的可能。
  而就在这时候,更令他绝望的事情来了。
  就在变阵还未成型之时,不远处传来了奔雷一般的马蹄声!
  主将的大纛上赫然写着一个“全”字,那是吴军大将全琮所率领的吴军精锐骑兵。
  马蹄声越来越近,忽地在耳边炸响。
  一名魏国士兵被一匹黑马撞翻在地,他捂着胸口刚要起身,就被一根长矛贯穿了咽喉。
  接着,他整个人哀嚎着被矛尖挑起到半空,又高高砸了下去,随即被几只马蹄踩碎了脑壳,彻底没了动静。
  吴军骑兵们无穷无尽,如一片汪洋!
  “结阵举矛!”曹休声嘶力竭地喊道。
  “骑兵营,从两翼绕出!”
  可惜在如此混乱的局面,已经没人能听到他的声音。
  这里大部分魏兵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,士气下降极快。
  曹休大军自此三面受敌,陷入鏖战。
  主船上的陆逊望着眼前尘雾弥漫的战场,大声下令:
  “传令下去,诛杀曹休者,封三百户!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