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4章 育才司

  听到魏征夸赞的话,王剪并没有故作谦虚,而是保持着沉默。

  一旦王剪说出谦虚的话,这有点打魏征脸的意思,同时也会影响大家开心的气氛。

  除非这些夸赞的话是两人私下说,王剪谦虚一下道没多大问题。

  李世民笑着说道:“魏征说的不错,李绩他们能够如此快速打下高句丽,王爱卿主持弄出来的炸药当属首功!”

  “辽东城、安市城和平壤城,全都是高大巍峨的坚城,按照以往的攻城方式,不付出惨重的代价,根本破不了城。”

  听到李世民这么说,一众大臣瞬间想起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,最后连辽东城都没打下来的事。

  长孙无忌岔开话题问道:“最难打的高句丽都结束了战斗,张亮、苏定方和尉迟恭他们,怎么这么久还没有消息传回来?”

  还不得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回答,内侍的声音很快在大门外响起。

  “禀报陛下,右卫将军张亮和左武侯将军苏定方,派人送战报回来了!”

  两仪殿内。

  先是安静了片刻,随后传来李世民略微激动的声音。

  “马上把战报拿进来!”

  “诺!”

  内侍恭敬地应了一声,随后轻轻地推开大殿门,低着头走进去,并将战报放在李世民的案首上,

  李世民握着战报,转头对长孙无忌笑说道:“辅机,你这把嘴可真灵啊!”

  “刚说完,战报就送了回来!”

  说完后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打开其中一封战报,并快速浏览起来,他的脸上充满了喜色。

  没过多久,李世民打开了第二封战报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。

  “哈哈哈,诸位爱卿,百济和新罗完全被打了下来!”

  “苏定方和张亮麾下的士卒,伤亡加起来不足千人,都是大胜啊!”

  按照他们以前的战斗,特别是这种灭国的战斗,每一场大战都得战亡上千人,甚至更多。

  自从他掌权以后,经历了渭水之盟一事,李世民开始实行精兵路线。

  让每一个士卒都披甲,而且拿的都是锋利的长矛。

  这不仅能提高士卒的战斗力,而且还能增加士卒的存活率。

  王剪、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李靖和魏征等大臣,一齐站起来朝李世民恭贺着说道。

  “恭贺陛下!”

  “我们又增加了两块疆域!”

  虽然百济和新罗的疆域不算太大,但是它们的地理位置非常好。

  不仅有丰富的海产资源,而且还能耕种。

  李世民的脸上,洋溢着的笑容越来越盛。

  接下来众人来聊了一阵,这才纷纷离开大殿。

  ...

  王剪离开两仪殿后,并没有马上回户部,而是往育才司的方向走去。

  这段时间除了征伐辽东七国,他还在忙着育才司的事。

  现在私塾已经筹建好,教书先生第一阶段的培训,也在近日全部完成。

  接下来就是筹备开学的相关事宜。

  育才司内。

  王剪走进去时,里面已经坐着育才司的成员,马周、戴胄、孔颖达、虞世南和陈工等人全都到齐。

  原本韩雪莲和柳青青也属于育才司的人,可她们两人并不想出仕。

  因此她们二人只是挂着课本编纂老师的名头,领着七品官吏的俸禄,并没有在育才司担任实权。

  大堂内的众人看到王剪走进来后,他们纷纷站起来行礼说道。

  “拜见户部尚书大人!”

  因为王剪刚晋升户部尚书不久,因为他们都称呼王剪的官职,而不是称呼他为韩国公。

  王剪朝他们摆手说道:“不必多礼,都坐下说吧。”

  等大家都坐下来后,王剪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,随后微笑着轻声说道。

  “现在私塾已经筹备完毕,就等招生开学!”

  “现在已经是四月中,未来两三个月正是农忙之时,等到九月初一正式开学吧!”

  “这几个月除了把开学之事宣传出去,教书先生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训了!”

  原本王剪想定四五月就开学,毕竟书本私塾已经建好,教书先生已经就位,而且课本也已经印刷好。

  可他经过了解,百姓家耕种的田地多,而家中能劳动者又少。

  因此这些稚童,全都需要帮家里干农活。

  对于王剪的这个决定,其余人自然不会有任何的意见,他们纷纷应和道。

  “遵命!”

  自从被王剪选拔进育才司,他们这些人全都把心思扑在育才司上,都快把本职的政务给忘了。

  特别是对于孔颖达和虞世南等人来说,育才司简直为他们二人量身定制一样。

  桃李满天下,流芳千古!

  这种名声的流传诱惑,对他们两个纯粹的文人来说,是一生的追求!

  特别是孔颖达,他在这一刻,也真真切切了解到。

  什么是有教无类!

  孔颖达搓着手说道:“王户部尚书,老夫也想教一门课业,你看能不能安排一下?”

  听到孔颖达的话,虞世南也一脸期待地看向王剪,也想去当一名教书先生。

  王剪笑着说道:“两位大儒别急,以后有你们教书的机会!”

  “真的吗?”

  孔颖达和虞世南齐声问道。

  他们二人的脸上,充满了惊喜。

  王剪点了点头,接着说道:“现在只是第一阶段的学习,后续等课程编纂的更高深一些,便需要你们这些大儒当先生。”

  “通过你们教导的学生,都是超级大才,他们以后是科举考试的主力。”

  现在私塾刚刚起步,不可能什么都配备好。

  按照王剪的计算,大概在4年内,开设更高级的私塾。

  接下来王剪又和他们商议了一个多时辰,不仅把当前私塾开学的大小事情全都商议完毕,而且还跟他们描绘了更高级别私塾的筹建。

  听着王剪所描绘的蓝图,在场的人心情瞬间变得激荡起来。

  特别对于戴胄和马周来说,他们原本以为育才司只是一个挂职的活,如果后续的发展真如王剪所说这般好。

  育才司恐怕和六部相比,也不遑多让。

  毕竟教导着全大唐的稚童,而且还一直将他们培养成才,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十分深厚。

  待这些学子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后,定然会形成一个新的团体,而且还是围绕王剪这个育才司郎中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