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2章 秘闻

  在那绛色官服上随意的擦了擦手,海瑞便又从那热气腾腾的锅里,捞出了一只煮好的大螃蟹便啃了起来。
  一口花雕,一口蟹肉。
  这是提前过上中秋了。
  兴致到了。
  兴许是吃美了。
  海瑞竟又拍着腿哼起了小曲儿,曲子是寻常的江南小调,词儿却十分含糊又意味深长。
  “醉翁之意乎……不在酒也。”
  一边哼着曲儿,那昏花老眼却又看向了停泊在不远处的一艘风帆战舰,海瑞嘿嘿冷笑起来。
  “兔崽子……莫以为你二人做的神不知,鬼不觉……你们两个兔崽子忙忙碌碌了好几天,这偷偷摸摸的……干什么勾当呐!”
  提着酒壶。
  又灌了一口花雕。
  海瑞压低声音道:“那李月娘在这船上吧?”
  话还没说完。
  沈烈无奈,便只好向着自己的心腹亲兵道:“海公喝多了,去……扶海公去阴凉下小憩片刻。”
  瞧着亲兵将海瑞搀扶了起来,步履蹒跚的走了。
  汪顺便赶忙擦了把额头上的汗,那神情似有些心虚,又有些惊骇,万万没想到这位海青天的眼力竟如此高明。
  沈烈却不动声色。
  此案的关键人物李月娘,如今确实就在汪顺的旗舰上,也确实是宁河恭懿王的私生女。
  只不过。
  她却不是白莲教的佛母。
  她只是年少无知,误入白莲教的一个边缘人。
  然而。
  当需要的时候,她可以是任何人。
  而如今。
  沈烈打算将她秘密放走,换一个身份,再回到秦淮河上当她的神秘人,再暗中向着白莲教一步步渗透。
  这个年月里搞教派的……
  便是越神秘越好。
  这个年月的人,尤其是那些皈依白莲教,弥勒教的愚人,最相信便是什么不死之身,秽土转生这样的光环。
  而将此女栽培一番必有奇效。
  此时。
  汪顺在一旁偷偷转过脸,看着这位年纪轻轻,可下绊子,使阴招的手段却如此纯熟老辣,不由得打心眼里赞叹了起来。
  沈烈却仍旧面不改色。
  心说。
  我沈某人一个厂卫指挥使,我不搞渗透,不玩阴谋诡计,不顺势将情报网布置到全天下……
  我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呐!
  午夜梦回时。
  沈烈也时常将这万历朝的三大征总结了一下,这三大征虽然战绩辉煌,可战果却寥寥无几。
  甚至于。
  还将张居正好不容易才攒下的家底给败光。
  可问题出在哪呢?
  沈烈觉得……
  这万历三大征最大的弊端,是打的过于堂堂正正了。
  以先后两次援朝抗倭为例,大明非但没捞到好处,还赔上了海量的军费,情报工作也没跟上,导致折损了不少辽军铁骑。
  到头来。
  落得个镜花水月一场空。
  可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,折腾来,折腾去的赔了钱粮铁骑,保住了一个没用的藩属国。
  名声……
  有个屁用么?
  “这打仗呀!”
  当着汪顺的面,沈烈提着鱼竿,谆谆教诲了起来:“打仗其实……就是一门生意,亏本的事万万不能干!”
  这万历朝的事儿呀,其实就是张居正忽然离世,将原本的大明中兴路线彻底打乱了。
  张居正若是不死,他那么精明的人,肯定不会去打这种怎么看都赔本的仗,又或者……
  援朝胜利之后。
  以张居正说一不二的脾气,必发大兵攻打东瀛本土,将大明付出的战争成本,连本带利都狠狠的捞回来!
  想了想。
  张四维,申时行……
  这些在张居正故去后,执掌了大明朝政的商贾之子,短视,贪婪的大盐商,大粮商代言人。
  还有翰林院,御史台那些一脑子浆糊的腐儒。
  沈烈便大皱眉头。
  心中便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。
  土鳖!
  和这伙土鳖讲什么世界局势,讲格局,简直便是对牛弹琴,他们眼中……只有秦淮八艳,只有扬州瘦马。
  只有那雌雄莫辨,擦胭脂抹粉的娈童。
  每天吃饱了,喝足了,琢磨的都是自己家水田里那点收成,琢磨着多生几个大胖小子继承家业。
  琢磨着。
  怎么考取功名爬上去。
  然后……
  将大明百姓牙缝里,剩下的那点残渣都抠出来。
  指望这帮贪婪愚蠢短视之徒来中兴大明,扬帆出海,在浩浩荡荡的大航海时代里狠狠的捞一笔么?
  算了吧!
  那帮土鳖还不如海瑞呢。
  “嗯……”
  汪顺一愣,忙道:“大人英明!”
  乍一听。
  这话有些离奇,可细琢磨,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,这赔本的生意确实不能干,干多了……
  手下人也就离心离德了。
  此时。
  鱼儿迟迟也不要咬钩。
  沈烈倒有些不耐烦了,便随手将鱼竿一扔,便又低声问道:“那李旦怎么说,他愿意招安么?”
  沈烈本想与东海王李石冰释前嫌,将其招安,许他在琉球,平户等地开府建衙……
  也封一个提督官职。
  可未曾想。
  汪顺神态竟有些纠结,忙支支吾吾道:“李旦……没说好,也没说不好,只是敷衍了一番。”
  沈烈点点头。
  知道了。
  不意外。
  真不愧是大明的海商呀,骑墙,摇摆,喜欢见风使舵,和申时行之流一个德行。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沈烈点点头,看来以德服人,道义感化并没有什么卵用,说来说去还是得打仗。
  得立威!
  顺者昌,逆者亡!
  “将来呀……嘿嘿。”
  随着沈烈发出了几声冷笑,在心中盘算着,等到我大明将九边稳定了,将鞑靼人,瓦剌人揍的服服帖帖了!
  再回头经营海贸。
  到那时。
  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呀。
  站队得趁早呀!
  现如今。
  随着天津卫纺纱工场,那一排排八联装的纺纱机日夜不停的开动起来,针织工场也陆续投入了生产。
  大量纺织品生产了出来。
  可这货该往哪里卖。
  自然是东瀛,琉球一带的倭国大名,还有远道而来的荷兰人,葡萄牙人,西班牙人……
  因为生产效率高,这些价值昂贵的奢侈品,价格上……自然比江南织造的便宜了不少。
  在生产效率翻了八倍的加持下。
  销路自然不是问题。
  可沈烈心中明白,他这么个搞法,这些昂贵的针织品,纺织品,布料……量少了问题不大,可是量大了。
  那早晚是要和江南那些纺织业大户起冲突的。
  想了想。
  沈烈便又叮嘱道:“稳住他……不必与其冲突,该退让的时候便退让一些,只要不耽搁咱们发卖货物便可。”
  汪顺心领神会,赶忙应道:“是,下官明白。”
  而此时。
  二人好似察觉到了什么,便看向了天津卫码头的方向,却只见,有几艘快船正乘风破浪而来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