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老子只想玩,不想改变世界

  朱厚照一脸的狞笑!
  把账本丢在了木箱之上。
  谷大用把一封密奏递了过来,是王守仁写的。
  信中王守仁详细的写了他在前几年就受到兵部尚书王琼的指示,密切关注宁王动向,这才一举擒获宁王。
  请示皇帝陛下这宁王的金银财宝和宁王这一波乱党该怎么处置!
  果然如历史上那般,王守仁先生先用几篇檄文,虚张声势,拖延了宁王的出兵。
  再就是直捣黄龙攻破南昌城,断了宁王的老巢。
  待他回援之时,在鄱阳湖一战中,用火攻烧了宁王用铁链绑住的船只,一举击破叛军,最终擒获贼首宁王一干人等。
  “好,很好,非常好!”
  朱厚照心情大好。
  快速的回到书房,写了一封鼓励和表扬王守仁的信,让他把宝库封存好,宁王一系列党羽见到旨意之后派人一起押送回京城。
  要他一边剿灭宁王余孽,一边安定民生。
  继续总督江西的一切事务,并御赐尚方宝剑一把,可以先斩后奏。
  让谷大用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往江西。
  马车里除了一箱子账本,其余几个箱子里都是王守仁在宁王宝库里找到的稀世之宝。
  账本的事情,张永在带着心腹之人,归纳整理,这个不用朱厚照来操心。
  对于珍宝这些东西,朱厚照也就多看了几眼,上手把玩了几个,他不懂得鉴赏,兴致缺缺。
  唯一感兴趣的是一把倭寇使用的武士刀。
  刀鞘制作精美,想来应该也是倭寇之中大人物的佩剑。
  抽出刀来,刀身微弯,长度大约在一米五左右,通体发亮,上有花纹,闪着寒光,有一股子扑面而来的杀气。
  是一把吹毛断发,削铁如泥的宝剑。
  朱厚照爱不释手的耍了个刀花,用手弹了弹,声音清澈,颤抖不已!
  “让张仑去找一些军中最好的宝刀过来。”
  看到这把武士刀,一下子就想起来民族英雄戚继光,他抗倭的鸳鸯阵和狼筅,火枪等武器。
  要不要让张仑再挑选一些京营士兵过来训练起来?
  朱厚照暂时打了一个问号。
  圣卫军这2连士兵,训练起来吃的苦,也很认真,都想为自己搏一个前程,这是在自己的高额福利吸引下,才这样刻苦。
  但军营的老兵的劣势也很多,比较油滑,提早就抱团,欺负新兵,上战场畏首畏尾等等。
  要练兵还是得去招良家子弟。
  戚继光大帅去招的就是开矿的工人,这些人有组织纪律,身体素质也好,是绝好的兵源。
  张仑一行人带着一捆兵器匆匆而来,不知道皇帝陛下有什么新的指示。
  “陛下圣安!”
  “看看朕得的这把武士刀。”
  朱厚照没有客套,直奔主题。
  张仑接过刀,仔细观察起来,“好刀,这是哪位进献给陛下您的?”
  刀在几个武将手里传递,都点头称赞。
  “反贼宁王的宝库里的,”
  朱厚照轻描淡写的说道。
  “你们拿着2刀对砍,试试!”朱厚照吩咐道。
  “陛下,这样好的刀,损坏就可惜了。我们军营的刀不如这刀。”
  张仑有点舍不得,军中都知道,倭寇的武士刀是他们这些武将最喜欢的配刀。
  “那我们可有办法打造这样的兵刃?”朱厚照问道。
  张仑摇头道:“打造不了。臣也曾经问过工匠们,说是铁里的杂质太多等。没有倭寇那边精铁的锻造之法。”
  “就算要打造,那成本也太大,我们的工匠打造一把差不多的武士刀,使用的铁料,可以打造普通刀剑30把。”
  朱厚照皱着眉头,拿着武士刀看了又看,瞬间觉得不香了。
  古代那么先进的技艺传到现在连个小小的倭寇都比不了。
  再想想到了明代后期,建奴女真野猪皮杀入中原,占了大统。
  闭关锁国几百年,落后西方列强,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,那些惨绝人寰的惨痛经历,想想都心痛。
  朱厚照的心一下子就被纠了起来。
  落后就要挨打,亘古不变的道理。
  要有好刀,就的先炼高品质的铁,炼铁就的改进现有的烟炼方式,得用更高温度去煅烧铁矿石。
  就需要建能承受的起高温的炼铁炉,建炼铁炉就要有好的耐火砖,还需要用到焦碳来增加燃烧温度。焦炭哪里来?还的用煤炭去炼。
  这他妈一套整下来,就的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生产力啥的。
  这可不是做几块肥皂那么简单。
  想着想着,朱厚照只觉得心头郁结,刚刚王守仁捷报带来的喜悦一下子就荡然无存,无名火起,把刀往地上一丢,骂道:“我艹你大爷的!”
  老子是来当皇帝的,不是来给你们科普改变世界的。
  张仑一众人等,不知道皇帝陛下突然发这样大的火,吓的带头跪了下去。
  “陛下息怒,龙体要紧!”
  “起来,跪个屁啊,跪能解决问题啊,你们是武将,是上阵杀敌的勇士,不是磕头虫。”
  “没卵用的东西!张仑,你......罢了,起来吧!”
  朱厚照莫名其妙的发了一通脾气,气顺了不少。
  心中想到,这让我穿越过来,不就是做这些事情的吗?避免以后子孙后代不成器,被人欺负!
  唉。命苦,要来操这样的心。
  老子一个皇帝,连小娘子的手还没有摸一下呢。
  这些事情靠他们也做不来,挥手让张仑等人退下。
  朱厚照无力的陷入沉思当中。
  朱厚照,仔细思考你这一生。
  你真的可怜,独特例行,安置亲信宦官和文官集团争夺权力,成了文官集团的绊脚石。
  你一个10几岁的孩子,继承大宝之后,不按他们的指示去行事,会有好果子吃?
  玩不过他们吧!
  你就靠着少年人的叛逆,去自暴自弃,放飞自我,最终2次落水,可以说就是文官集团把你给淹死的。
  既然我过来了,那就看我给你报仇。
  得益给自己起了朱厚照这个名字,对这个在史书上风评并不好的皇帝了解的比较多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